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朱辰彬周易堪舆传统文化研究博客

以史为鉴精益求精,回归传统师徒授学,重易如宝服务精英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意解《道德经》—— 旋(1)  

2015-10-10 12:10:31|  分类: 道德经注释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者:朱辰彬

 意解《道德经》—— 旋(1) - 朱辰彬 - 朱辰彬周易风水传统文化研究博客

 

前     言

 

作为一个周易应用的实践探索者,对《道德经》自然会翻来覆去地浏览过很多遍。从易道文字演绎的角度,《易经》虽然是易道文化的至尊宝典,毕竟时代远古,到目前为止最见真章能行之有效并稳健发挥的,依然在于其卦辞,至于其爻辞,可能是文字变迁经历太长时期的缘故,内容早就变得似是而非,理解起来往往造成思维与逻辑熔断短路,运用起来也未见稳定功用,最能用文字清晰表达易经智慧的经典作品,反而是老子这篇《道德经》。

然而反复拜读原文,以及阅览各种高深莫测的专家注释之后,大有越绕越弄不明白的感受,却总隐隐觉得此经文的原意,可能只是想清晰表达“法道悟德”这个内涵,透过认识了解天象自然规律之道,来领悟为人处世应该遵循的种种道德规范,进而达到“天人合一”改善与强大自身之目的。我一向坚信,华夏祖先所创造的周易智慧,它必定是拿来学习、拿来应用、拿来指导日常的,大可不必非要把它供养起来,或让人赞叹膜拜、或感受其玄妙高深,却始终没有多大实际用途。老子作为那个时代的一位大德先知,不要因为他的思维与描述过于超前,我们暂时理解不了,就硬要把他解释得更加让人摸不着头脑。他在《道德经》中所言的每字每词乃至每一段话,都非常实在,似乎都旨在努力演绎而非随性感叹。例如“玄之又玄,众妙(之门”之句,如果解释为赞叹“道之高深真是玄妙无穷啊......”,那么除了带给人们神奇眩幻的感觉,到头来什么也领悟不到、明白不了,更别说借鉴应用。或许,这个“玄”字更应该理解为“旋”字,代表旋转,就好象星球与星系的转动一样,“玄之又玄”其实是“旋而又旋”,寓意天象与万物反复地循环转动,它是一切深远变化的基础。又例如“道冲”之语,各种注释版本都往高深寓意上靠,我觉得它或只是“失恒”的意象表达。我们不需要皇帝的新装,作弄别人糊弄自己,我们更愿意把玄学的“玄”字,理解成科学的“旋”字,把玄学与科学也来个“异名同谓”。人们目前所能理解认知的学问,叫科学;当下还无从认知解释不了的学问,叫玄学;其实,它们本身就是一个整体,就象道中的阴阳、太极中的两仪,只因时空不同步产生的暂时区别而已,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,相信最后都会证明玄学其实就是旋学,它终究属于科学。

让我们尝试用更加科学的态度、更加理性直白的方式,去理解老子他老人家希望表达的意图。通俗易懂并不代表肤浅无知,在我看来,能否最贴切地还原老子《道德经》里的表述原意不重要,更重要的是让《道德经》的诠释能跟上时代步伐,能真真实实让人看明白,能切切实实感化每个人的世界观,能实实在在照亮每个人的心房、融化入日常的言行举止之中。这是本人对以下《道德经》个人意解的出发点。

 

 

意解《道德经》第一章:一阴一阳之谓道

原文可道,非常道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,万物之始也;有名,万物之母也。故恒无欲也,以观其眇;恒有欲也,以观其所徼。两者同出,异名同谓。玄之又,众眇之门。  

 

注释一阴一阳之谓“道”,这个道指的是“太虚”(宇宙),它属于广义内涵上的“道”。而狭义上“道”的含意,就是文中开首的第一个“道”字,指的是宇宙中时刻充斥着的虚相能量,(或指“暗能量”与“引力”的总括,它们本身也是虚相能量中的阴阳对立);它们无影无踪却充满动力,可以在宇宙中形成各种各样的能量场与运行轨道,谓之“可道”;但这些虚相能量作用之下的能量场及其轨迹,它们并非永远保持常态不变的,随着宇宙时空的反复变迁也会发生相应变化,故曰“非常道”。名,则是相对于此“道”而言的二元对立概念,指的是宇宙中一切实相物质的总称;实相物质可以存在各种各样的表现形态及名称,称之“可名”;不过这些物质形态与称谓都不会永远不变,它们也将随着宇宙时空的反复变迁而发生变异,故曰“非常名”。分裂下去,单就“名”之实相物质而言,它又可细分为“暗物质”与“物质”两种阴阳对立的二元概念,“无名”即是指存在的一切暗物质(包括人的思想),“有名”则是指形成显迹的一切物质基础,它们都是宇宙实相万物形成及纵深演变进化的总起始、总根源。由此可见,道之“阴中有阴阳、阳中亦有虚实”,乃至细化到一个人的想法,它们的内在也有虚实之分。故而为人处事之念头,若“恒无欲”,经常保持无欲无求的状态,更有利于洞悉万事万物在不同时空的自然规律及深远变化;若“恒有欲”,长久保持关心及专注的态度,则更有利于发掘万事万物内在的细微演变痕迹。大至“道”与“名”、广至“无名”及“有名”,细至“无欲”和“有欲”,纵观世间万物乃至整个宇宙,无论宏观或微观,都是这样阴阳与虚实同步展现;阴阳定义上虽然相异甚至对立,但它们终究相通,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根源、因果、目的与归属,是为“异名同谓”。那么,同一层次的阴阳之间它们是怎样的互动关系呢?不同层次的阴阳又是怎样不断分裂或归元的呢?让一切都转动起来吧,旋之又旋,宇宙间万事万物无穷无尽的反复循环转动,就是深入洞悉这一切奥妙的通道之门。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458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